udn 陽光行動 防疫險之亂發酵 防疫險之亂發酵
到四月下旬,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超過二六○○多億元。記者侯永全/攝影

到四月下旬,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超過二六○○多億元。記者侯永全/攝影

借鏡國際…美推社會救助 非保險獨扛

去年台灣防疫政策大轉向,到四月下旬,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超過二六○○多億元。保險局長施瓊華證實,即使最後能向國際再保公司漢諾威討回理賠,也只能拿回三三七億元,大約僅占理賠總金額十一%。

同一期間,泰國的保險公司也被防疫保單拖垮,泰國共有十六家產險公司推出防疫保單,但隨著泰國防疫去年五月鬆綁國境之門大開、選擇與病毒共存,產險公司承受龐大理賠損失,去年泰國就有四家保險公司因不堪防疫保單衝擊,宣告破產。

資深產險主管指出,台灣和泰國的情境非常類似,全是產險業者來不及跟上政策突然轉向的步伐,成為政策下犧牲品。比起泰國的監理機關,金融圈人士透露,二○二一年第四季就有產險公司嗅出情況不對,打算停售保單。未料遭保險局高層「關切」,其他業者風聞保險局的態度,自然不敢停售,最後一起步入這場產險業的集體大災難。

業者認為,當初政府與其不讓產險公司停保防疫保單,倒不如好好學美國拜登政府在疫情期間的「社會救助計畫」。這項計畫包括個人稅負補貼、拉高失業補貼金額、緊急帶薪病假和家庭事假補助等,是由政府編列預算為疫情期間的國民各類需求給予幫助,而不是由保險制度進行,這種作法最起碼不會使保險公司因道德風險大增,產生超乎預期的理賠損失。

有了前車之鑑,業者認為政府應該記取教訓,以後碰到天災就好好編列預算幫助國民,不要再想「慷業者之慨」,反而造成金融災難。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