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鄉民感慨 「很久沒吃油飯 倒是常見花圈」
大城鄉在彰化的西南角,隔著濁水溪與雲林縣相望,土地全縣第四大,養蜆面積占全台八成五,國產小麥種植面積占全台三分之一,農漁業發達卻留不住人,是彰化縣「生不如死」最嚴重的鄉鎮,也是全台許多鄉鎮的縮影。學者認為大城鄉反映台灣很多「後工業化鄉村」的樣態,必須引進工商產業投資,才能帶進就業人口重振發展。
「很久沒吃到(滿月)油飯了,倒是常看見(悼念)花圈」,這是很多大城鄉民的感慨,截至五月底,大城人口一萬五千兩百人,在彰化倒數第三,生死比高達一比三,人口最少的二水鄉、竹塘鄉,生死比還有一比二,少子化嚴重可見一斑。
少子化造成大城的六所國小,四所進入縣政府裁併校專案評估名單,二○二○年裁廢掉永光國小停招,隔年再廢頂庄國小,即使當地有異議,都在縣府極力安撫下平息。今年輪到潭墘國小要廢,居民激烈反抗不止。
「生不如死」持續惡化,大城鄉怎麼了?鄉長陳玉照自稱「快要想到嘸步了」,為改變產業型態、吸引人口,不斷設法爭取農牧用地變更為工業用地、開闢聯外道路等,盼找來科技業創造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
陳玉照說,大城面積六十三平方公里,僅六公頃工業用地,其餘是農漁牧用地,工業只有農業加工廠,鄉民大多務農,鄉鎮生活機能不佳,亟待新產業來翻轉。
潭墘國小外聘「種子教育」教師蔡宜家回家鄉十多年,看到很多單位來大城推動產業振興方案、地方創生計畫,但計畫一結束就走人,讓很多鄉民失去參與熱情。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黃源河直指大城是少子化、高齡化、人口流失的三輸偏鄉,是「台灣後工業時代鄉鎮的縮影」。他看到大城有西濱、台七十六延伸道路等交通優勢,可招商蓋倉儲廠,發展成西部倉儲轉運重鎮;並修建漁港外接六輕工業港,串連台中港、高雄港建立「海上公路」,中央可評估蓋快速道路接通國一和國三,打通交通任督二脈,大城就有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