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校園利用/拚轉型、找活路 關鍵在財源
教育部統計,全國有近二九八所國中小因廢併校而閒置,活化利用的有二八三校,活化率逼近九成五;放眼全國廢校再利用案例,最亮眼的當推基隆太平國小轉型成文青書店,其他轉型類別琳瑯滿目,但能否永續經營?地方都沒把握。
基隆港西岸的太平國小極盛時期有上千名學生,二○一七年剩下不滿卅人廢校;市府整建後,標租活化成為「太平青鳥」書店,前年開幕迄今,因無敵海景成了觀光景點,更成為基隆新地標。
國中小學廢校後的活化率雖高達九成五,其實有六十一校拆校舍或歸還土地,真正活用的只有七成四,一成七轉型社區集會場所、一成三轉型社會教育場所,也有作為社會福利機構、辦公處所、觀光服務設施等。
以彰化大城鄉為例,三年前停招的永光國小,被長照機構承租,兩年前停招的頂庄國小,閒置空間改為社區關懷據點,將持續運作。
南投縣六年前起已「凍結廢校」,廢校空間以標租或撥用等模式活化。中寮鄉和興國小在九二一地震後全毀,改建成木造校園,後來併入永樂國小,隔年標租作為遊學中心,後來改為武術訓練中心推廣武術教育。
南投縣教育處長王淑玲說,南投縣人口流失,長遠來看仍無法避免併校問題,但國小除教育功能,也是社區部落生活中心,校園荒廢閒置,對地方影響很大,活化轉型才能永續經營,保持社區活力。
今年八月將廢校的潭墘國小,縣府規畫為遊學中心,主打海洋教育,吸引各校來遊學。但彰化教師團體認為「沒錢免談」,停招學校想活化,成功關鍵在於有永續的財源,三年前永光國小停招,原作特色活動教育園區,辦一兩次活動後,經費無以為繼就無疾而終;這次又把潭墘國小打造成遊學中心,就怕「頭興興、尾冷冷(有頭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