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河川斷流毀生態 河川斷流毀生態
2021年5月,濁水溪床乾涸,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1年5月,濁水溪床乾涸,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極端氣候下,不只東部出現斷流,近年西部濁水溪也曾河道乾涸見底,魚屍遍野、鳥獸逃散,當地民眾說這是百年未見旱象,對河川生態也帶來衝擊。所幸靠近出海口的麥寮地區保育人士發動護魚,同時藉機撲殺外來魚種,成功保育,但仍呼籲政府要善加開發伏流水。

2021年5月全台籠罩半世紀來最嚴重乾旱,濁水溪從雲林縣二崙鄉自強大橋以西的下游段,河道乾涸見底窘態。回顧當時旱象,二崙鄉鐘姓老農說,在濁水溪河床區耕作4、50年,不曾見過這麼大一條河全乾涸,還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實在真慘。

長期投入濁水溪生態保育的麥寮鄉民代表吳明宜也說,當時魚屍遍野、鳥獸逃散,他們發動護魚行動,幸好河床地底伏流水豐沛,高灘地鑿有37口深井,保育團體動員把大量魚群引入高灘地水池,才保魚類幸免於難,並藉機清除琵琶鼠魚等外來種,算是成功的保育行動。

吳明宜說,多年來官民合作推動河川保育,中央更以「經費無上限」綠化除沙,已見成效,目前生態盎然,野鳥團體調查,每年吸引逾2萬隻候鳥群聚,更有大冠鷲、燕鴴、黑翅鳶等,目前也有146隻黑面琵鷺棲息,甚至出現世界瀕危物種東方白鸛,四河局還建造8公尺高的「巢塔」,已吸引6隻東方白鸛留棲於此。

吳明宜說,濁水溪早年生態豐富,曾出現石虎、白鼻心,更有瀕危植物苦檻藍,雖說上游集集攔河堰改變濁水溪生態,但事在人為,只要用心維護,生態還是會回來,只是大旱斷流的天災須提早防範,以實際經驗,河岸伏流水廣為開發,方可救生態危難,才是長遠之計。

對於水源維護,崙背鄉長李泓儀認為,為避免旱季乾涸迫使農業休耕重演,可在沿岸大量開發滯洪池或伏流水來「養水」。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