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荒 政府不該袖手
「無語良師」以身教超越言教方式,「教出無數好醫生。後疫情時期,大體老師荒雪上加霜,教解剖學的老師意識到此事將衝擊醫學生訓練品質,四處奔走說服,盼開拓大體老師來源。為社會培養未來的良醫,不只是老師的責任,從公部門到民間都不該置身事外。
解剖課成本很高,大體難以取得與保存,一直是棘手問題。近年有醫學院啟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教室」,結合虛擬實境(AR/VR)教解剖,但虛擬大體仍不能取代真實的大體老師,虛擬技術充其量是補足「重複練習」機會。
許多外科名醫受訪常提到大三解剖課對其踏入外科領域影響甚鉅,大體老師有如一本充滿智慧與知識的書,靜默著帶領同學們認識人體的奧祕。
根據一九八四年修訂的「解剖屍體條例」,無親屬請領的屍體,由警察機關或衛生機關通知所在地醫學院組成的屍體收集機構,負責分配各醫學院收領,雖有此法源,各縣市政府憂心出現爭議很少依循,全台僅台北市與北區各醫學院教學遺體聯絡中心密切配合,全台灣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也未落實。
雖有法源可依循,但執行過程仍面臨許多挑戰,捐作教學遺體不只考驗民情接受度,還有公部門對醫學教育的理解與支持。對無主承領遺體,與其直接火化,為何不能發揮生命最後價值,成為醫學院師生無語良師?
正在求學的醫學生,日後將扮演病患的守護者,一名良醫的養成,必定要在學生時期接受扎實訓練,不容一知半解。近年大體老師荒加劇,收募大體老師條件也放寬,一名教解剖學的老師說,每一具大體老師得來不易,有次假日禮儀公司說缺人手,他便下場充當搬運工,只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教學資源。千里迢迢赴花蓮、南部載運大體老師回北部醫學院也不嫌遠,因為每一具大體老師都彌足珍貴。
其實不只大體老師缺乏,解剖學的師資也不足,基礎醫學人才產生斷層危機。為了台灣的醫學教育,主政者、教育單位都不該袖手旁觀,醫學生訓練影響深遠,全民醫療福祉豈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