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也開始學AI程式...老師坦言「教得很辛苦」
學期中的周四上午,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大一新生,每個人都坐在電腦前,盯著螢幕上一張人事管理考評報表,上面列著一串名字及職稱及考評成績。
坐在教室最前面講課的,是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清輝,大學到博士都念中文的他,如今「轉行」教大一生「基礎程式設計」。這節課他正在教學生如何透過設定編號,只要按個鍵,就可從人事資料庫中,快速檢索出指定資料。
「一開始上程式課,很多新生仍心存抗拒,我教得很辛苦,有點挫折。」吳清輝說,經過一個學期,學生慢慢接受,甚至玩出興趣。進大學前完全沒學過程式語言的中語系學生葉仁傑,則坦言「剛開始滿怕的,起初跟不上進度,很挫折」;後來學通了,覺得「中文系畢業生出路很窄,會寫程式,求職將有很大的優勢。」
教育部去年宣布,五年內要讓全台半數大學生學過程式設計,增加就業競爭力。元智大學去年9月起,將程式語言列為全校共同必修課,不只資訊、電機、工程學院,連管理、人社學院所有大一新生,上下學期都要各修兩學分的程式課程,中語系也不例外。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指出,AI未來將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即使中文、藝術科系學生,若有起碼的程式設計概念,會更有立足之地。他舉例,AI圍棋軟體AlphaGo打敗世界排名第一棋士柯潔,就凸顯人工智慧發展無可限量;不但會下棋,寫詩、寫小說、作曲、作畫,都難不倒AI。
「這幾年在奮鬥的是,如何讓機器學到美感。」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丁川康的研究室團隊,投入音樂科技研究,讓AI作曲和畫畫。他的一名得意門生,畢業後受聘到盧森堡一家AI音樂公司擔任深度學習工程師,年薪超過新台幣200萬元。
AI發展快速,很多人開始擔心技術門檻低的工作將被AI取代。丁川康說,很多人認為AI無法創作,但他的研究室就是在讓AI做藝術創作,「藝術或人文類工作,在AI時代不一定比較容易生存。」
丁川康說,AI創作的優勢是模仿得非常像,且速度快,一秒要產出幾百張、幾千張畫作都沒問題,且AI作畫更具「多樣性」,這些作品可以用應用在磁磚、衣服布料等,而且完全沒有版權問題。
但AI創作也有侷限,丁川康說,最困難的是讓機器「學到美感」,未來希望能把音樂家和美術家的想法,移植進AI系統。
78年次的劉建宏,是丁川康在中正大學任教時指導的學生,讀中正大學資工系時,就跟著丁川康做AI音樂研究,一直做到博士畢業。去年博班畢業後,他先在台灣找工作但不太順利,後來轉往國外投履歷,被多間做AI音樂的公司錄取,他最後選擇了在盧森堡的新創公司。這家前年才成立的公司,成員來自墨西哥、法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他說,能跟很多很厲害的人討論想法,感覺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