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綠生活實踐+
徒步環島成員李姿亭。 記者黃昭勇/攝影

徒步環島成員李姿亭。 記者黃昭勇/攝影

走過家園的美麗與哀愁,他們說…

李姿亭

:慢慢走 在心裡播種

我是高雄人,第一次在台灣環島,過去在台灣都用很快速的方式旅遊,就想用緩慢的方式認識台灣。旅途上,有美景也有汙染,經過這場體驗,可能會在我心中播下一顆種子,但不知道會發芽成什麼樣。

從高雄走進台南,經過一個郭大哥的小麥田,他送我一束小麥,現在已經乾了變灰褐色。

台灣有很多人在為海洋、土地用心投入,希望可以給人們最安全的東西,我尊敬這些人,接下來可能會把看到的、學到的環保知識分享出去。

徒步環島成員楊菁菁。記者黃昭勇/攝影
徒步環島成員楊菁菁。記者黃昭勇/攝影

楊菁菁

:消費前 再多想一想

經過觀音海邊時覺得好髒好亂,心裡想為什麼?可能是從小我們就不注重環境教育。想想,在學校的水龍頭附近都會貼上節約用水的標語、水量也都很小,但回家以後呢?水還是開得超大,環境教育沒法在生活上落實。

我們也常有「只要垃圾不在我家就好」的觀念,環境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一個習慣的養成大概半個月,來這個活動有五十七天的時間,大家去超商都會自己拿杯子裝飲料,之後買東西前也會想一想,是不是該帶個杯子、袋子,把好的觀念跟大家分享。

去許多國外風景區常會想,為什麼這麼乾淨?我就會開始反思,環境是大家要一起呵護的,開始自己帶筷子跟碗,一個小小的觀念分享,就可能會影響很多人。

徒步環島成員蔣曉風。記者黃昭勇/攝影
徒步環島成員蔣曉風。記者黃昭勇/攝影

蔣曉風

:做小事 實踐零廚餘

我今年六十四歲、第三次參加協會的海濱徒步環島,聽說他們將來不再辦了,因此一定要來再走一次。

我的習慣,看一部還不錯的電影至少會看兩次,第一次看情節、第二次看細節,每參加一次,就會多一些體會。

協會去年說,要開始在活動中實踐零廚餘,這當然是個好事,但我也在想,這要怎麼達成?畢竟辦活動,很怕大家吃不夠,食物的準備很不好控制。

我發現,工作人員從自身做起,他們第二天午餐會先吃大家前一個晚上剩下的食物,協會真的說到做到,從自己做起。環保就是從自己可以實踐的小事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對環境總是會有幫助。

延伸閱讀

媽祖託夢不思議?孩子從漂流木學到這件事

手帕擦屁屁 拎鐵桶買魚 她的不塑生活古老又前衛

自製土磚蓋的家 為何十年後要親手推倒、燒了它?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