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況如撞牆 嚴長壽:垃圾課程別管了
認為現在的教育體制「教出沒有靈魂的孩子」,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8年前來到台東,試圖在這塊夢土找出不一樣的教育路,嚴長壽說,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品格,以及「縮短不必要的學習時間」。
2007年,60歲的嚴長壽來到台東,他自嘲對高教夢碎,來台東想找尋廢棄小學,重新架構他的教育理想。嚴長壽成立公益平台基金會,2013年從星雲大師手中接下均一中小學,以此據點為圓心,引進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教育模式,致力開發孩子的天賦,推廣「均一教育平台」數位學習;近年推動「弱勢拔尖」,送優秀的原住民到外國進修,增加文化刺激。
「考試考不出熱忱、使命感、領導力,更考不出品格、文化素養,」嚴長壽坐在被山圍繞的均一中小學裡暢談,傳統教育體制落伍,必須轉彎改變,分數代表現在學習的知識,不能預測未來的表現,「當都市孩子考試限時45分鐘,這裡的老師給孩子多1倍時間,2小時同時考試,也要同時學會。」
嚴長壽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打擊孩子,而是讓孩子不畏懼學習,不對知識產生排斥,孩子對知識產生好奇,就會自己找答案。
台北市大安區平均30名及齡高中生有1名可以上台大,花東地區每300名才有1名可以進台大。均一中小學有1/3的孩子來自弱勢家庭,他認為,對這群孩子的照顧是「縮短他們不必要學習的時間」。
他說,「他們沒有經費,沒有家長的支持,他會希望在高中畢業後就有就職的能力,等到他賺了錢再去進修。」因此,盡可能不要讓他們去專注不必要的「垃圾課程」。
均一中小學聘了比一般國中小更多的英語師資,包含3名外籍老師,嚴長壽說,「如果讓弱勢學童把英語學好,跨過語言門檻,未來隨時隨地可以透過網路修史丹佛、哈佛的課程,為什麼還要去上台大?」
嚴長壽以蔡國強的作品「撞牆」,來解釋台灣教育現況。他說,過去家長、老師讓孩子像狼群一樣往同一個方向撞玻璃牆,即使看到前面的孩子撞得血肉模糊,仍不覺醒。
「現在我做的就是一個口令:向後轉!可不可以讓孩子從別的方向前進,讓他們去走叉路,去找自己的方向。」他說,「大人要蹲下來搭起舞台,把孩子抬起來,」嚴長壽呼籲,家長別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也請老師從考卷中抬起頭來,一起開發孩子的天賦。
(嚴長壽專訪問答全文,請見「體制教學完全錯誤,養不出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