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滿」就調走… 偏鄉師無奈告白:離開是必要選擇
偏鄉很多「候鳥老師」,每年到了六月,會遷徙到離家近一點的學校去;偏鄉老師年年換,小學生六年換九個、十二個導師,不足為奇。三年前,台東縣政府為解決老師流動率高的問題,開出幾個正式老師缺,約定至少服務三年。今年暑假,三年之約期滿,又要離去。有校長無奈說,到偏鄉卡到正式教師缺,「服刑三年」就可重獲自由。
台東縣長濱鄉面積155平方公里、在相當於600座大安森林公園大的範圍內,只有五所小學,學生總人數232人。台北市面積271.7平方公里,在比長濱鄉1.75倍大的面積裡,小學生總數120萬人,是長濱鄉的五千多倍。
城鄉差距,一目了然。偏鄉師資有雙高,代課率高、流動率也高。校長發現,有個班一到六年級總共換九位老師,這個班教室常鬧哄哄,生活常規特別不好,學生不聽老師話,「反正明年又不是你。」
代課老師年年換,正式老師也很難留住。「小雅」(化名)老師考取台東縣正式教師,縣府要求至少要待三年,今年三年之約期滿,她準備往城裡飛。「離開是無奈而必須的選擇」,家住台南的小雅,返家的路比出國還遙遠,搭客運、轉火車、搭公車要折騰七個多小時,都可從台北飛到夏威夷了。
吃也不方便,學校周邊只有一家小吃店,但晚上不營業,整整一年,她把營養午餐留到晚上熱著吃,後來晚上騎機車到長濱鎮上覓食,選擇性不多,只有炒飯、炒麵、乾麵、湯麵。最大的娛樂是跟同事「進城」採買生活用品,順便滿足一下味蕾;搭客運進城到到台東市或花蓮市,都要花兩個半小時。
最讓「小雅」心慌的是,在偏鄉沒什麼人可以講話,幾個禮拜後她回台南家,跟人說話時突然「語感不見了」。偏鄉老師缺乏文化刺激,何況是原生地就在偏鄉的是弱勢學童。
課本跟偏鄉學童的生活經驗差很遠。「小雅」說,這裡的孩子很多沒看過車站,教到自強號、莒光號、復興號,只能找圖片給孩子認識。
電扶梯和電梯也脫離偏鄉孩子的經驗值,因此校外教學會特別去體驗。曾在台東大學任教的曾世杰說,大學常看到小學生校外教學特地來搭電梯。
外地來的老師要回家,家在偏鄉的老師也想離開。高中以前都住在長濱鄉的「小芳」(化名)老師,八年前離開北部都會區一所小學,回家郷的樟原國小服務,當時數學課有一單元是統計調查一小時車流量,她陪學生在馬路邊一直等、一直等,計程車、轎車、公車,完全沒有,一節課只有十輛摩托車經過。「怎麼做統計啊?很痛苦!」幸好,這個單元後來取消了。
偏鄉不少小朋友小學六年間從未進電影院。「小芳」老師有時會利用周休二日請學生進城吃buffet、體驗民宿,這是她給學生數學考及格的獎賞。她說,不會捨不得荷包,這樣假日就有人陪。已經40歲的她,留在偏鄉八年,至今小姑獨處。
寧埔國小校門前就是太平洋,吹進校園風含著海水的濕氣和鹽分,宿舍異常潮濕,校長宿舍內牆才剛粉刷,不久就長出壁癌,李倩鈺校長每周住校三天,離開時一定把棉被、枕頭搬回家,學生常常看到校長搬棉被、枕頭進出校園。
教育部統計,國中小代課老師全國有1萬7千多名,每9個老師,就有1人是代課老師。近5年,國小代課老師數量成長113%,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不合格代課老師更爆增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