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偏鄉教育 回響與追蹤報導
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館長Andres Lepik(安德烈斯.列匹克)與台灣方策展人裘振宇。圖/主辦單位提供

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館長Andres Lepik(安德烈斯.列匹克)與台灣方策展人裘振宇。圖/主辦單位提供

以人為本興建社會 德慕尼黑史上首次台灣建築展

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與建築師裘振宇、王俊雄合作,明日起舉辦三個月「台灣行動!與社會對話的建築」特展。本展覽呈現台灣近年推動綠建築、社區營造的成果,創下台灣建築界赴歐首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也提供《孩子的書屋》紀錄片參與。展期為7月8日至10月3日,更預計在第一檔展出結束後,開始歐美巡迴之旅。

慕尼黑建築博物館館長Andres Lepik(安德烈斯.列匹克)表示,本次選出的逾百件案例,皆融入對環境與人權的關注,堪稱「以建築向社會對話」典範。例如建築師謝英俊長年替災民服務,在921地震、莫拉克風災現場,都能看見他重建的房舍;黃聲遠領導的田中央團隊,則在宜蘭以人文為本,持續推動老屋翻修,這些故事令Andres Lepik十分感動。

策展人裘振宇近年在中東為戰爭難民打造避難屋,更主導成立土耳其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他與王俊雄於三年前認識Andres Lepik,燃起國際建築界對台灣的興趣,最終促成本次創舉。

「台灣行動!(Taiwan Acts!)」於慕尼黑建築博物館的展場示意照。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行動!(Taiwan Acts!)」於慕尼黑建築博物館的展場示意照。圖/主辦單位提供

Andres Lepik為籌劃合作,甚至於2019年來台環島訪查,一一走遍本次展出的各建築,他期待在疫情過後,能繼續與台灣建築界交流。裘振宇形容,這場展覽是「共同價值的連結」,來自地球上不同角落,但同樣關心社會的建築師,一起以台灣經驗,為世界提供解答。

本展覽分為五大展區,「為世界公民而建」展現台灣建築師替災民、難民服務的故事。「營造社區 ing」囊括花蓮牛犁社區、南投桃米社區等成功社造案例。「建構建築自主性」強調建築師如何綠化建築,運用竹子等本土特有綠建材。「活在宜蘭,做出宜蘭」與「新竹再生進行中」分別呈現民間、政府尊重文史,重塑城市面貌的方式。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製作的《孩子的書屋》三部曲紀錄片,以已逝的偏鄉教育工作者陳俊朗(陳爸)為主角。他在台東關注弱勢家庭超過二十年,還帶領青少年親手蓋出社區關懷據點。其中一棟基地「青林書屋」為台灣首座鋼構土磚屋,由簡志穎等建築師規劃,他們精心設計結構,讓自然光、風順暢進入屋內,達成低碳排放。這棟建築師和書屋團隊共同打造的房舍,實現陳俊朗生前「子自教,食自耕,屋自蓋,經自濟,政自治」的理念。

「本展覽體現以人為主、追求永續的建築精神。」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這是台灣建築界,首次在歐洲第一線博物館展出台灣作品。協辦單位Viewsonic也提供多個百吋大螢幕、高規格投影機,希望透過影音效果,讓歐洲觀客「彷彿親自走到台灣」。

裘振宇強調,本展覽的布景、設施都採「可拆卸」設計,既環保又方便。他已和多個單位接洽中,將持續巡迴各國展出,「希望最後一站,能帶著國際的讚譽、經驗回到台灣,鼓勵本土建築師,繼續以建築向社會對話。」

Taiwan Acts! Architecture in Social Dialogue特展 官方網站:

https://www.architekturmuseum.de/en/exhibitions/taiwan-acts/

Taiwan Acts! Architecture in Social Dialogue特展 概念影片:

https://youtu.be/CiTg37r97dY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