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第2站/新竹市長林智堅 超前部署產業發展
新竹市長林智堅自詡是位「接地氣」的地方首長,總以自身體驗,設身處地思考市民需求,並將解決市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列為施政方針。他為新竹市擘劃的幸福政策的三大方向,分別是:滿足市民需要、建立被信賴的政府 ,以及將設計力導入建設。
早年提到新竹市,許多人第一個會想到名揚國際的新竹科學園區,再者就是米粉與貢丸的小吃美食。然而,近年來新竹這座城市的風貌,已悄悄地做了一番大更新。翻轉新竹市容的最大推手,就是擔任市長屆滿六年的林智堅。
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民的平均年齡是39歲,當初當選市長時就是39歲,很能理解多數民眾的需求,既要照顧長輩、還得養育子女們。政府若能提供照顧長輩及兒童的措施,青年得以安心投入事業,城市的經濟力、社會力就會更強大,進而蓬勃發展。
林智堅初當市長時,竹市府沒有產業政策,高度依賴竹科的發展。有高度憂患意識的他,自問若半導體產業發展到一個瓶頸,這個城市的未來在哪裡?於是他看好當AIoT產業發展前景,提出「竹科X計畫」,利用台肥和中油提供的土地,經費是科技部和竹科管理局合作,投入約180億元的經費,興建三棟軟體大樓,建設成可輔助以製造為主力的竹科的就近軟體園區,並且在該核心區內打造「藝文高地」,未來有:展演中心、兒童探索館、文創館,經費已獲得聯發科等企業響應。
新竹市對長輩的照顧,是全台灣少數還在發放安老津貼的城市。補助長者全口假牙、推動共餐食堂,每年老人健檢及配合中央的長照政策。在子女的生育和教養問題方面,推動新校園運動、降溫計畫,配合2030年的國家雙語政策,新竹市都走在前頭,全面性解決青壯年的奉養和教養問題。
林智堅指出,建立政府和市民間的信賴度很重要。剛開始推動建設時,由於雙方的信賴度尚未建立,每當白色的工程圍籬架好,就會引發許多地方民眾反彈。但二年後,這種白色圍籬架到那裡都很受歡迎,因為圍籬打開之後,市民會有如拆禮物般的欣喜,擁有煥然一新的公共建設。
過程中最大的轉折點,是在新竹火車站上前後站地下道改造完之後,市民開始對竹市府推動公共建設的成果有期待,之後就比較容易推動後續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