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樂部落友善工藝 打造環保藝術村
前言: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連續五年於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公益活動,設立「地方創生社企—願景工程獎」,提供獲獎單位15萬元獎助金。本報記者採訪本次初審入圍個人及團隊,他們的故事。11月1日起,民眾可進行網路投票,決定獎金捐贈對象。www.poweroflove.com.tw。
屏東山區一群排灣族文樂部落的居民,正在改造這個小村莊。「鳩浙恩澇工作室」廣邀在地工藝師,嘗試復刻早期部落生活記憶,以自然資源打造家用產品,家具、織品都利用對土地最友善的方式生產,要將文樂部落變身環保藝術村。
文樂部落青年得陸・鳩浙恩澇(Terudj Tjucenglav)說,早期排灣族人利用自然資源,如月桃葉、苧麻等植物,編織出日常用品,用土壤燒製出陶壺等器皿,取之於自然,終究回歸於自然,在科技發達後,塑料製品變得隨手可得,對環境造成的負擔逐漸加重。
得陸・鳩浙恩澇說,部落工藝師以漂流木或山林之間的木料素材,製作成燭台、桌、椅等家具用品;居民種植的苧麻等作物,加工製作成織品,透過染布上色,做出窗簾、桌巾、手提袋、鋪墊等,皆對環境友善。
鳩浙恩澇工作室近幾年也協助部落在國際間進行「樂舞藝織」交流,協助推廣部落在地產業;今年在屏東市職人町打造據點,與都會區民眾分享紅藜、薑黃、小米等部落食材,及具有原住民風格的服飾及配件,促進部落經濟。部落與城市接軌、國際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