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行動不能等 台灣哪些企業率先啟動

願景工程 郭琇真
氣候變遷已演變成氣候危機,台灣約有數十家「前段班」企業參與國際倡議,承諾減碳目標...

更換節電燈泡、設定空調溫度、辦淨灘活動,過去企業常見的節能減碳行動已經不夠看了,企業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因為如同 B型企業組織說的:「死掉的星球上,沒有生意可做。」

極端氣候等自然災害未來恐引發企業破產倒閉,因此氣候變遷議題已非過去企業選擇與否的「社會責任」,如今是企業無法忽視的「氣候風險」。

台灣政府部門近年並未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議題,隨著全球產業的氣候行動,以及美國總統拜登宣示重返巴黎協議,發展綠能與低碳技術,勢必進一步加速國際供應鏈的壓力。台灣必須覺醒,儘速提出回應氣候危機的政策,否則國際議論將衝擊產業發展。

相較於政府,台灣有不少國際企業已展開全球的低碳布局,「願景工程」摘要整理台大風險中心的研究報告,介紹國際間五項氣候倡議的指標和台灣參與狀況。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這是G20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5年成立。旨在希望建立一套氣候變遷相關風險揭露的建議與標準,幫助投資人、貸款人和保險公司了解重大風險。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引導企業將衝擊科學量化,例如兌換成損失的金額。

這項倡議因鼓勵性質高,加入的門檻低,只要企業願意,即可加入。截至去年12月統計,台灣有36間企業加入,其中最早加入的是玉山金融控股。

有趣的是,2017年這項倡議剛擬定出架構指標時,台灣加入的企業屈指可數;直到證交所和金管會去年陸續公告相關規範,要求台灣企業參考TCFD的建議內容,在編撰企業社會報告書時,應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資訊,於是加入的企業家數成長五倍。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這項倡議是由碳揭露計畫(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提出。旨在鼓勵企業承諾減碳目標,提出減量計畫,這項倡議的減碳依據是以IPCC模擬的目標情境為主(即本世紀末全球升溫不超過2℃和相關溫室氣體排放規範)。

台灣目前共有12家企業向SBTi提交減碳計畫的承諾,其中有五家通過官方審查、承認所設定的減碳目標。參與的企業以金融業、資通訊產業為大宗。值得一提,高碳排的水泥產業代表「台灣水泥」不僅已通過SBTi審核,還在去年11月說明會宣示已加入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的倡議,2050年將提供淨零碳排放的產品。

這項減碳目標非常困難,尤其2050年預估全球人口可能成長至100億並集中於都市,相關基礎建設勢必持續擴張和發展,水泥產業如何因應這趨勢,同時滿足減碳目標,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新技術。

台企參與SBTi清單。製圖/願景工程

RE100(再生能源)、EP100(能源效率)、EV100(運具電動化)

這三項倡議主要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主導。RE100是全球性的再生能源倡議,希望帶領全球大型企業朝向百分之百再生能源電力使用,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將再生能源的使用規劃與核心商業策略結合,目前台灣有六家企業加入。

EP100則是鼓勵企業在擬定商業策略時,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納入考量,例如:布署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目前全世界有123家企業加入,其中台灣有兩家,分別是大江生醫和科毅研究開發。

EV100著重在交通運輸工具的低碳轉型,參與倡議的公司必須承諾到2030年前,公司使用的車隊電動化,或為員工和客戶安裝電動車充電設備。台達電是台灣唯一參與的企業。

台企參與RE100、EP100、EV100清單。製圖/願景工程

綜合以上,台大風險中心認為,台灣企業對各項國際氣候倡議行動,參與度明顯不足,可能損及未來的國際競爭力。例如全台規模最大的離岸風場公司沃旭能源已承諾在2025年達成「碳中和」,並在2040年實現零碳足跡。在這目標下,已和沃旭簽署合作的台灣供應商,如台塑重工、台汽電及中鋼集團旗下興達海基等排碳、用電大戶,必須拿出減碳作為,否則可能損失巨額訂單。

減碳行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