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倒下後,誰來接手家裡需要照顧的人?

願景工程 周妤靜
長照機構因疫情關閉,照顧者肩負經濟壓力與照顧壓力,感到心力交瘁。圖/取自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北投區照顧高齡父母的長子染疫,幾天未對外聯絡;直到家人破門而入才發現一家四口有三人猝死,一人高燒臥床。如果照顧者有餘裕關注自己的身心、如果有人按時關心照顧者的家庭,結局是否不同?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看見照顧者在疫情衝擊下的處境,近日推出「五賴(LINE)有保庇」線上群聊,由家總媒合五位照顧者組成LINE群組,早晚定時報平安、聊聊生活瑣事,搭起照顧者之間的互助網絡。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強調,關心他人對照顧者的心理有正面影響。

疫情下 更要正視照顧者的身心需求

「照顧者在封鎖政策下很容易感到孤立。」陳景寧說,家總關懷據點近日經常接到照顧者的求助電話,每通一、兩個小時的電話都是照顧者的慰藉。

疫情期間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很大,時常擔心自己倒下後,沒人照顧家裡的親人;長照機構因疫情關閉,也讓許多照顧者蠟燭兩頭燒,肩負經濟壓力與照顧壓力而感到心力交瘁。

對此,陳景寧呼籲政府效仿澳洲提供「緊急喘息服務」,依照顧者的負荷程度分配喘息資源,以沒有照顧替手、老老照顧者為優先,讓照顧者有一到兩天的時間休息、照顧自己的身心。

據調查,台灣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照顧者是獨自照顧一人或多人。

陳景寧指出,超前部署「照顧交接計畫」,將照顧細節記錄於手機或製成隨身小卡,有助於減緩獨自照顧者的焦慮。且在擬定計畫的過程中,照顧者可確實評估「未來由誰照顧」,若無特定人能交接,可先盤點社區資源進行媒合。

超前部署「照顧交接計畫」,將照顧細節記錄於手機或製成隨身小卡,有助於減緩照顧者的焦慮。圖/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供

交接計畫除了必要性的維生需求,如照護設備的操作與藥物使用狀況外,也可註明被照顧者的興趣與寵物,以顧及被照顧者未來的生活品質。若照顧者無力擬定交接計畫,可撥打家總照顧者關懷專線。

從去年開始,各國長照就因疫情受到衝擊,他國政府的對策可作為今日台灣的借鏡。

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舉例,許多國家提供照顧津貼與工作保障,「但相關福利在台灣的紓困方案裡還沒有看到。」根據英國研究,有六成照顧者在疫情期間不便取得物資,因此英國、紐西蘭都有連結社福團體配送成人尿布、營養品等照護物資。

郭慈安強調,除了短期應急措施以外,隨長照人員的疫苗施打比例,逐步恢復長照公共服務是國際趨勢,台灣也應該以此為目標。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

五賴(LINE)有保庇:前八十位報名者贈營養品、洗髮沐浴用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