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毒藥?解藥? 2020議程喊訂最低工資

聯合新聞網 特派記者江睿智/德國報導

矗立柏林美麗的施普雷河岸邊的德國服務業工會聯盟(ver.di)總部大樓,高掛著「人性尊嚴有其價值.工作有其價格.法定基本工資」等大字樣標語。離今年德國大選尚有數月時間,寒冷三月天透露著濃濃煙哨味。

二○○三年啟動的《Agenda 2010》改革,儘管工會在當時經濟情勢下做了部分妥協,但爭議始終未停歇。工會及在現在野陣營社民黨認為,《Agenda 2010》雖使失業人口下降,帶來薪資停滯和工作貧窮,因而進一步喊出《Agenda 2020》(2020議程),最犀利主張是喊出要訂「最低工資」。

德國服務業工會聯盟經濟政策專家克雷默(Ralf Kraemer)表示,工會主張限縮企業運用派遣,要有正當理由才能運用;其次,「失業金II」領取規則要改變,失業者有權利拒絕低薪工作;第三,廢除迷你工作,取消迷你工作免稅特權。第四,爭取今年加薪六%。第五,訂定最低工資,每小時至少八.五歐元,各行業若有團體協約則依團體協約,若無團體協約,則以此最低工時為準。

訂定最低工資,這在德國社會是從沒有過的事。最低工資在德國社會視為「毒藥」,違反現代薪資理論,一旦訂最低工資,反而可能整體薪資水準卡在那裡上不去。德國經濟研究所柏南可(Karl Brenke)就質疑工會搖擺立場,以前是反對最低工資,現在卻贊成,北歐就業市場很好,卻沒有最低工資,他批評工會應有所長進,學一些好榜樣。

對於在野陣營和工會的喊話,德國聯邦勞動社會部政務次長布豪克席普(Ralf Brauksiepe)表示,社會市場經濟的核心是要在靈活性和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資方要的是靈活性,勞方要的是安全感,《Agenda 2010》在當時環境是必須改革;但現在德國經濟狀況已不同,執政黨除持續針對短期和長期失業提出對策,更強化青少年教育,受教育才能降低失業。

德國人重思辯,可預期,就業議題,將在今年選舉中成為熱門話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