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報導 勝過我們10年千言萬語」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還鄉幸福」專題,日前報導嘉義「阮劇團」的一群年輕人,為推動家鄉的藝文表演全力付出。報導見報後,阮劇團獲得許多鼓勵,幾個年輕人滿是感動和感激,副團長盧志杰今天特別投書聯合報,寫下他的感想。全文如下:
聯合報幫了我一個大忙,刊出當天第一個通知我的,竟然是一路上反對我參與劇場的媽媽,這是我們家訂聯合報20幾年來,我第一次覺得這麼值得。
其次,聯合報幫了阮劇團第一個大忙,是我們在嘉義這十年來,就算我們說得再誠懇,再用力,可能有辦法影響到一些年輕人,但是能夠說服的長輩其實是鳳毛麟角。但今天一個權威性的媒體一報導,而且是全國A4版,足足超越我們十年來的千言萬語。更讓許多長輩不只知道我們,更想主動認識我們,對我們更有信心,願意把孩子交到我們手裡甚至願意親身走進劇場,或者成為一個贊助者、成為阮劇團的一份子,這報導的效益。
坦白講,我原先是有所期待的,但是它真的遠遠超過我的預期。
聯合報幫了阮劇團第二個大忙,是藝文播種計劃的經費;這一直是我們的大缺口,一件對的事,我們有人去做,也真的很想做,但也真的沒有錢。報導一出,不只民眾對我們有信心,更延伸出許多願意主動幫忙的民眾,透過各種管道跟劇團聯繫,表態希望可以協助我們完成這件事,讓我們感覺離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另外,我想再以一個警職人員的身分,說明我對這篇報導的感想。
除了見識到媒體的力量,我更看見一個媒體的格局,那些跟我工作比較相關的社會事件─犯罪手法的詳實記載、警方偵辦手段的揭露,站在我的立場,我其實很難看到它對社會的正向幫助,甚至無形中透露犯罪行為的獲利,引誘更多年輕人誤入歧途,甚至間接教導民眾如何犯罪、如何躲避警方查緝。
反觀今天這一篇報導,社會正向力量的專題,不只阮劇團,還有其他團隊、個人,那些跟阮劇團一樣懷著希望前進著的人,我相信比我們知道的多更多。一旦被陸陸續續報導出來,它可以牽引社會更多正向力量的循環,帶動民眾朝向良善的方向前進,我認為那才是一個媒體該有的格局,也是媒體存在於社會上最神聖的意義。今天這篇報導,我以警職人員的觀點來看它,真的很了不起。
真的很感謝聯合報,辦案這幾年下來,更感覺到一個警察可以改變的真的很有限;但是在你們的協助下,我們一起透過劇場,轉動起社會上更多的美好,讓我們看見了希望。謝謝!
※延伸閱讀》
.還鄉幸福座談會 歡迎報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