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行動者 從對環保無感到為環境創業——胡德琦打造連阿嬤都聽得懂的節能方案 我們的社會太常問女人這個問題:你能同時做好工作和家務嗎?不論答案是或否,都將陷入工作和家庭必須「兩相對抗」的這個陷阱設定裡。但在胡德琦身上,兩者卻更像是互利共生:因為走入家庭,她開創了人生中最肯定的...
車宿族衝擊環境 觀察站/訂出車宿遊戲規則 尋求共好 行政院二○一九年十月喊出開放山林政策,不久即遇上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自然成了國人擁抱健康、療癒疫情緊張心情的最佳去處,也帶起在大自然車露、車宿風潮。可惜空有開放山林政策,政府對這股擁抱大自然...
路樹生病變凶器 褐根病無聲蔓延 中央應統籌防疫 褐根病被稱「樹癌」是樹木頭號殺手,病樹倒伏已造成多起公安意外,國內卻無系統性的樹木褐根病調查資料,病樹成了隱形地雷。學者指出,氣候變遷造成暖化、暴雨趨勢,提供褐根病菌更好的生存條件,樹木主管機關要正...
監院施壓審計部 「爆政府的料」被盯上? 藍委:審計部被施壓 審計部「爆政府的料」被盯上?審計部上月公布去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不少資料成了在野黨批評施政不力的佐證。監察院長陳菊上月在院會要求審計部應設發言人,依事實適度澄清,被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認...
少年犯罪逐年增 黑幫操縱 少年車手、槍手增 少年犯罪近年來總案件數雖未見明顯增加,但全國青少年詐騙案件數卻有逐年增加趨勢,加上近來多起少年槍手事件,法界關注,許多少年案件的幕後藏鏡人就是黑幫;由於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七月將上路,對有觸法疑慮少年...
照顧殺人 月付10萬找嘸看護 「老顧老」增多 疫情期間全國看護大缺工,不管是居家照護或醫院病房看護均相當搶手,有時即使加錢也難找到好幫手。由於找不到看護員,「老人照顧老人」的悲慘場景愈來愈多。五十多歲黃小姐表示,家中長者失能失智,最近想請外籍看...
觀點新世代 蛋蛋的希望——企業(竟然)與社運共謀的故事 小編報告:2021年8月,家樂福宣布旗下通路將於2025年起停售「籠飼雞蛋」,加速台灣雞蛋生產從格子籠飼養轉為友善飼養的歷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簡稱動社)是促成這項改變的重要推手,努力四年之久,副...
公路正義2.0 人本交通流於口號 別讓車禍亡魂成台灣之恥 去年十二月廿六日,華燈初上,林姓一家四口趁著周日前往愛河畔參觀耶誕燈光秀,行經前金區河東路與國民街口,這條有畫設斑馬線卻沒有紅綠燈的大馬路,來往車流不斷,但沒有一輛車停下禮讓,一家人就被困在馬路中央...
社會企業 做一門永續好生意!從不同產業,看企業實踐永續的 N 種行動 如何過好生活、同時又與環境共榮?願景工程基金會攜手社企流與星展銀行(台灣)推出「甜甜圈星球:永續新生活的 100 個行動」系列策展,發起全台第一個永續素養大調查,並推出專題、論壇等內容,邀請個人、組...
社會企業 企業永續經營關鍵題:如何打造友善職場、凝聚同仁共識? 如何過好生活、同時又與環境共榮?願景工程基金會攜手社企流與星展銀行(台灣)推出「甜甜圈星球:永續新生活的 100 個行動」系列策展,發起全台第一個永續素養大調查,並推出專題、論壇等內容,邀請個人、組...
觀點新世代 陳冲:成功的企業更要做具影響力的投資 讓做好事也賺錢 企業投資的影響力越來越被重視,陳冲今(17)日表示,影響力投資是每個人都有必須要努力的地方,尤其一個偉大且成功的企業更需要多做具有影響力的投資,讓做好事也會賺錢。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今(17)日舉行台...
社會企業 從限塑到淨零、從 0 歲照顧到 100 歲——柯文哲談台北市永續大計 如何過好生活、同時又與環境共榮?願景工程基金會攜手社企流與星展銀行(台灣),推出「甜甜圈星球:永續新生活的 100 個行動」系列策展,發起全台第一個永續素養大調查,並推出專題、論壇等內容,邀請個人、...
大疫之下 精神危害不可小覷 近兩成新冠重症患半年內現焦慮症 新冠肺炎已延燒近兩年,但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症狀外,個案痊癒後仍可能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思緒模糊、記憶喪失等現象,尤其重症病患6個月內有近兩成有焦慮症。台大醫院精神部醫師陳...
校園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也有全國大賽 吃出健康更吃下永續 營養午餐也有全國大賽?臺中市忠信國小日前以海芽芝麻飯、番茄玉米肉燥、有機小松油菜、菇菇雞很芒等菜色,搭配出既營養,又美味,更藏著環境永續故事的套餐,勇奪第四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主辦單位、大享食育...
大疫之下 新冠患者7大後遺症 台大開診幫助復健 「不只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輕症也會出現染疫後遺症。」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研究顯示,新冠肺炎康復者會出現多達50種後遺症,常見7大後遺症,包含肺受損、體能退步肌肉無力、語言溝通、譫妄與認知障礙、...
大疫之下 康復之後3/黃金復健期限將至 新冠後遺症復原路漫漫 兩百萬人確診、五萬人病逝,這是美國紐約市累積至今的天文數字。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職能治療師黃宇韻就住在這座世界之都,日以繼夜照護著新冠病患,幫助康復者重返生活。曾親眼看見患者受後遺症所苦,黃宇韻強調...
大疫之下 康復之後4/焦慮、疑病 心理健康是新冠疫情下受忽略的隱憂 「為什麼是我?」新冠康復者一走進診間,劈頭向諮商心理師藍挹丰求助。責怪自己大意、或怒罵世間⋯⋯藍挹丰在過去三個月,撫平無數人對新冠肺炎的恐懼。不只確診者,害怕病毒而焦慮的個案也不斷問她:「會不會輪到...
大疫之下 康復之後1/好不容易離開醫院 迎接他的是各種新冠後遺症 與死神拔河兩周後,染上新冠肺炎的54歲李翊晙(化名)終於脫離險境。告別加護病房,轉入新冠專責病房當天,他還來不及慶祝,便再度感到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原來病毒雖減弱,體內受損的器官卻尚未復原;迎接他的...
大疫之下 染疫又如何 菜鳥社工師康復後堅返長照前線 新冠疫情像生命亂流,打亂了這代年輕人原本的職涯衝刺與生命節奏。工作消失、前途未知。但這代由九二一震盪出生、成長的年輕世代,已準備好與考驗共存 。這一切艱難,「肯搯拿(韓語:沒關係)!!」他們自我解嘲...
隱私網戰 爭議1/修法擴權 數位足跡處處是天網 網路用戶的數位足跡、內容及大數據不但成為國際平台業者眼中金礦,連國家也想要掌握。今年被迫叫停的數位身分證,正是政府想以「全世界有八成國家都使用」為理由想便宜行事,卻被各團體打臉的結果。中研院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