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梯田避淹水 學老祖宗與天氣共存共榮
2017-07-27 07:15:07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專題報導
因應極端氣候,不只能從科技中找到解答,從老祖宗的農業智慧中,也能尋得解方。專家舉例,早期的豬糞尿當有機肥施作、水稻插秧間距較寬、水梯田讓水流得以緩衝、多樣性種植等形式,都是極端氣候之下,得以重新學習的老祖宗農作智慧。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陳駿季表示,早期沒有農藥、化學肥料,老一輩用豬糞尿當作有機肥耕種,後來雖然被環保單位禁止,不過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以豬糞尿灌溉施肥是農業永續的精神。
早期的水梯田也有友善環境之效,林務局近年從全台挑選廿九點三公頃水梯田示範點進行復育,例如:貢寮水梯田以及花蓮石梯坪水梯田等。這些水梯田不僅提供物種作為棲地,還有讓多樣植物共存環境,還能調節水資源,避免淹水或者乾旱的農業風險。
此外,早期的水稻插秧間距比較寬、田地中種植多樣而非單一性作物等,都能夠避免病蟲害造成大規模農損。
陳駿季解釋,為了配合機械耕種、讓單位面積產量變高,才使得種植的密度變高,而密度變高,也容易有病蟲害,因此,如果要發展友善農業,植物間距加大等早期的耕作模式也要納入參考,也有專家學者建議,多樣化而非單一品種的種植,也能夠減少災害造成的大規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