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餐桌危機 願景回響
面對極端氣候衝擊,產地經冗長產銷供應鏈而造成的餐桌危機,這是農產品產銷不同於工業品之處。路透

面對極端氣候衝擊,產地經冗長產銷供應鏈而造成的餐桌危機,這是農產品產銷不同於工業品之處。路透

評論/「護鏈」新思維 迎戰餐桌危機

面對極端氣候,糧食安全常演變成國安問題,大家可能認為這只會發生在開發中國家貧困地區;其實,面對極端氣候衝擊,產地經冗長產銷供應鏈而造成的餐桌危機,這是農產品產銷不同於工業品之處。

不只產地,還有產銷供應鏈上中下游每個環節,都可能受極端氣候的衝擊。藉由「護鏈」來提升都市糧食安全的新思維,正是下個月即將於越南登場的APEC糧食安全周及部長會議的焦點議題。

快速都市化及消費者嗜好改變,是思維轉變的主因。聯合國預測,二○五○年全球將增加廿四億人,這些人口不分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大都將往城市集中。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報告,台灣有七成人口住在六都,甚至會隨人口老化、城鄉差距惡化等快速增加,如何提供都市穩定且安全無虞的糧食益形重要。

其次是隨著經濟發展、食安要求及外食人口增加,消費者對穀類食品的需求日減,而新鮮蔬果、肉魚奶蛋類、相關加工食品的需求則快速成長。並由「翻轉餐桌至農場」的第二次飲食革命,帶動量販超市供應鏈管理的「現代化革命」,在企業管控標準下,還要滿足消費者多變、快速、少量等要求,也大幅增加了糧食損耗及食物浪費。

在此新思維下,施政重點宜由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上游生產端,擴大延伸至中下游的採後處理、儲運、分級、加工與包裝等,尤其應重視二線城市(或衛星城市)的農產物流軟硬體基礎建設。

以全台最大蔬果集散中心西螺果菜批發市場為例,周遭地區交通、用地、冷鏈、倉儲、安全檢測、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建設等,均急需改善轉型,或許是未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可著力之處;不僅解決極端氣候下可能的都市糧食安全危機,也可藉此平衡城鄉發展,創造非農就業機會,活絡地方經濟。

其次,糧食供應人力資源(或農業從業人員)的訓練與養成相當重要。以台北農產運銷經營的批發市場為例,其電腦拍賣、清算貨款及行情報導功能,可將每日行情價即時公告全國,嘉惠眾多小農,其迅速集散、齊備貨色等功能,則嘉惠消費大眾,這種同時服務產銷的電腦拍賣制度,曾被視為開創我國ICT高科技實用的典範,也需全體從業人員全年無休提供服務。

當農產品因異常天候而波動時,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釋出庫存因應,呼籲消費大眾不要搶購,避免以「菜蟲」來汙衊農業從業人員,無謂造成產銷對立的自我「斷鏈」,危及都市糧食安全。

單靠上游的農民或農委會的努力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從中央到地方、內政部、經濟部、衛福部、環保署等跨部會的通力合作。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