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願景選讀
女性和男性都有自由追愛的權利,但社會看待男女的刻板印象不同,女性被迫承擔許多不合理的壓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女性和男性都有自由追愛的權利,但社會看待男女的刻板印象不同,女性被迫承擔許多不合理的壓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生短短數十年,該出軌嗎?

人們究竟為什麼會出軌,相關的研究車載斗量。最常見的看法—我們用來建構整個文化與性別劇本的解釋,大概是「完美的」二分法:男人要性,女人要連結感與親密感。你要是在網路上查「婚外情」,一定會看到這種所謂一個要性、一個要愛的「普世真理」。

然而,你也可以告訴社會學家艾莉西亞・沃克的研究對象這種解釋,問問她們是否同意。那些女性上艾希利・曼德森偷情網站面試男性,尋找自己在婚姻裡得不到的東西:性。或是問問那些身處異性戀婚姻,但上網尋求女女一夜情的女性。

你可以去找寫下《新一夫一妻制》的伴侶治療師尼爾森。尼爾森會說,依據她的經驗:「男性與女性外遇時,他們要的東西基本上是一樣的。他們要性與連結。真希望我在人生與事業的早期就知道這件事—男性與女性的動機其實十分類似。」

別再相信「男人要性,女人要連結感與親密感」這種偏見,我們其實都一樣

情況通常是這樣的:研究對象接受提問,過程中被引導講出某些答案,或是他們感到社會的文化腳本逼迫他們一定得那樣回答。說自己尋求親密感與情感連結的女性,大概內化了女性就是那樣的說法,覺得自己理應那麼做。

研究人員聽到預期的答案後,就不太有動機像戴蒙德和赫迪一樣,追問別的問題,挖出男性與女性真實的性動機、性向、性欲。意識形態過於強大時,自我通報的答案會帶來放大解釋因果關係的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

然而,如同沃克研究的女性,某些女性顯然不理會教條。維多利亞米蘭(Victoria Milan)偷情網站調查兩千名女性使用者,詢問尋求外遇的已婚人士為何要偷吃,第一名的答案是「增加生活中的刺激感(三五%)」此外,驚人的二二・五%,也就是每五人就超過一人,回答自己偷情是因為在婚姻的床上得不到滿足。

二○一一年的金賽不忠與「性」格(sexual personality)研究發現,五百零六名男性與四百一十二名的女性線上填答人,兩者的出軌率統計上不分軒輊。研究人員還發現,「擔心床上表現不佳」會增加偶外性行為的可能性,男女都一樣,原因或許在於如果是只會上一次床的新伴侶,就可以假裝自己沒問題;或因為出軌機會香豔刺激,自然會表現良好。

最後,說自己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性生活不和諧的女性,偷吃機率是沒碰上問題的女性的二・九倍。性研究者克莉絲汀・馬克(Kristen Mark)的「床上功夫研究」(Good in Bed),調查一千九百二十三位女性與一千四百一十八名男性,發現男女在感情中因為「無聊」而出軌的機率一樣。

女性其實和男性沒有不同,她/他們向外發展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她/他們想那麼做。示意圖/ingimage
女性其實和男性沒有不同,她/他們向外發展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她/他們想那麼做。示意圖/ingimage

經濟自主影響了女性得以情慾自主的外在條件

此外,在一段關係的頭三年,女性感到無聊的機率大約是男性的兩倍。某些女性發展婚外情的原因是她們做得到。由於工業化的西方地區女性有辦法取得資源,她們得以性自主,尤其如果家裡是靠她們養,或家中主要由她們負擔家計。

她們就像某些傳統部落的女性,因為供應族人食物,生活在女性享有較高地位的社會。我至少聽過十幾則相似的故事,這些女性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手中有由她們自行管理的財富,名下有房子和信託基金,或是靠自己累積、賺得財富,因此得以愛怎麼過性生活,就怎麼過性生活。

一位女性告訴我,她有一位朋友是女性繼承人,和先生住在美國豪宅裡,小孩的生父則在歐洲,因此她經常往返於兩個男人與歐美大陸之間。萬一沒有親族提供強大後盾,金錢可以讓你不必理會限制女性的意識形態,減少女性展現性自主時會面臨的後果,包括被男性報復,像是男性將不再提供經濟援助,甚至暴力相向。

然而,如果你住的房子屬於某個女人,櫃子裡的食物是她出錢買的,她不靠你養,比較難想像你會伸手打這個女人。

其他女性的外遇則符合期待或務實。在南美許多「可分父權」的文化,只找一個配偶的女性被視為吝嗇與壞母親。離我們更近的例子,包括人類學家雅琳・傑洛尼莫斯(Arline Geronimus)在論文與〈小媽媽知道的事〉(What Teen Mothers Know)一文中提到,在美國性別比懸殊的地區,若是女性遠比男性多,女性負擔不起晚點生孩子與一夫一妻制的生育與社會策略。

舉例來說,在入獄率高的地區,母親與孩子會受惠於連續性關係,倚賴多代同堂的大家庭或其他親屬的支援來撫養孩子。不同於社會上保守主義者的說法,這種做法與道德無關,而是母親受到制度化的種族歧視影響,有時生活在相當艱困的環境下,不得不依據物質條件做出歷史上協助智人活下去的策略與權衡

女性會「不忠」,還有其他難以「感覺到」的因子

某些演化生物學家相信,我們會到外頭尋找基因與我們相容的伴侶。誰忘得了那個著名的T恤實驗?找一群男性在未使用任何香水、體香劑或肥皂的情況下,穿著T恤兩天,接著請四十九位女性聞那些穿過的T恤,判斷上頭氣味的性感程度。

最後的結果出爐,女性受試者選擇的T恤,T恤主人與她們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最不一樣。整體而言,雙親的MHC愈不同,子代就愈健康。此一T恤實驗顯示,氣味可能在配偶選擇上發揮作用。

我們會透過嗅覺,依據基因的速配程度被吸引。基因的速配程度是指兩人的特定基因有多不同,那些基因製造的分子讓免疫系統得以辨識入侵者。研究嗅覺的神經生物學家萊斯利・佛謝爾(Leslie Vosshall)表示:「許多動物顯然會對MHC氣味類型起反應,人類似乎不可能不使用這套系統。」

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該研究發現,吃避孕藥的女性會有相反結果。若是藥物阻斷我們的荷爾蒙,我們的鼻子就會出錯,挑錯人的機率上升。各位大概聽說過男性受荷爾蒙「驅使」,不過這項研究顯示女性也一樣)。

另一項胡特爾教徒(Hutterites)的研究顯示,MHC最接近的人,生育間隔較長(女性較難受孕),流產率也高。相關研究顯示,所謂「難以描述的吸引力」,我們忍不住喜歡一個人,或許是因為基因速配程度高。女性要是嫁給速配程度不高的男性,還真是不幸,她們可能永遠到處在聞,看有沒有帶有說不出的魅力(其實是MHC)的男人。

好了,我們現在知道出軌女性的某些事。她們就是你和我。

她們的婚姻很無聊,沒有性生活,沒有性高潮。她們也可能婚姻幸福,但很想和配偶以外的人上床。也或者她們有錢有勢,想幹什麼都可以。另一種可能是她們身處的文化認為單一配偶不好,或是情況不允許一夫一妻,也或者她們有某種特別的「性」格。

女性其實和男性沒有不同,她們向外發展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她們想那麼做,看是要找樂子或報復,或是因為人在外地,也或者不小心酒喝多了,屈服於自己對女同事的情感。不論理由是什麼,在那段時間(不論是不到一小時的相會,也或者是延續數年的外遇),她們不是母親,不是妻子,也不是員工。她們不誠實,也不自我犧牲,她們不是好人,沒做令人敬佩的事。

然而無論如何,她們做自己

女性性欲的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主動、自私的面向,目的是獲得歡愉。不管再怎麼指責有性欲的女性有問題,也改變不了我們從懷安多特人、辛巴人、巴莉希的巴諾布猿、赫迪的葉猴、崔弗斯與梅亞納實驗室,以及從戴蒙的二十年訪談中學到的重要事實:生態情境正確時,女性和男性一樣可能向外發展。

我們堅信不疑的兩人配對,其實站不住腳。世界被不斷改寫,然而某些規則與公式被保留了下來,全球各地文化與你認識的女性,說出一件顯而易見的事:要是我們無從自己選擇情人,或儘管我們選了,但只要強迫或桎梏存在,就不會有自主權。

此選讀摘自《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欲望的新科學》

作者 Wednesday Martin

出版 時報出版

(部分內容經小編刪修)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