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現場/小校自設廚房 校長也充當廚工
位於新竹縣新豐鄉的埔和國小,是一間全校人數僅兩百五十人的小校,學校自設廚房,每天早上七點鐘,廚工、工友就開始在廚房中洗米、洗菜,接下來切菜、烹煮,趕在十一點半前料理出三菜一湯,準備配送各班。
記者到訪學校當天,是學校的全有機日,菜色是紅燒滷肉、白菜滷、味美菜、高麗菜蛋花湯,從青菜到使用的豬肉,都是有機食材。多數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學生朱芷萱覺得營養午餐不油膩、很好吃;學生魏宇洪則最喜灣吃這天的白菜滷,統統吃光光。
對小校而言,料理份數較少,料理方式可以更多元,自設廚房也可以減少運送時間,學生到中午時都可以吃到熱騰騰飯菜。但小校遇到的困境,是食材商招標困難,沒有廠商願意承包經濟規模這麼小的營養午餐。
此外,人事費用、設備維修費用等也都非額外編列的教育經費,學校需從辦公費裡支出,財務緊繃;廚房人力的不足,讓廚工阿姨吃不消,拌炒食物的雙手常造成職業傷害,一度提出離職,靠校長不斷挽留才度過人力危機。當阿姨請假或人力困窘時,學校教師、保健室阿姨甚至校長都需進廚房幫忙。
埔和國小校長吳柚說,學校經濟規模小,加上對食材的要求高,廠商無利潤可圖,「大廠不願意接、小廠做不了」,去年招標食材商就流標了九次,好不容易才標到一家小廠商。今年廠商抱怨虧本、不願再承包,靠學校動之以情、校友自發性捐助補貼廠商成本,才讓已流標七次的營養午餐順利包出去,沒有流標第八次。
吳柚指出,學校自設廚房第一個會面臨到人力問題。現規定兩百五十名學生可以編列一個廚師,但實務運作根本不夠用,「一個廚師要在幾小時內煮出兩百多人份太困難。」學校因有幼兒園,總共可有兩名廚師,但還是遠遠不足,「阿姨都做到職業傷害,說想辭職了」。
此外,目前廚房內的人力、設備折舊與維修費用等都非額外補助的經費,學校需要從整體經費內撥,對學校而言是不小負擔。吳柚說,像今年廚房內有設備壞掉,換新的就花了幾萬塊,都得從整體經費裡東拼西湊才能有足夠經費更新。
物價波動大也是學校自設廚房採購容易遇到的問題。吳柚認為,台灣菜價波動幅度大,政府英協祝平穩學校用食材的價格,不要讓學校承擔時才可能飆漲的風險,以新竹縣為例,營養午餐一餐才卅七元,已經相當緊繃,無法承擔物價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