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滅3校!偏鄉怒吼 質疑剝奪孩子受教權
今年驪歌響起,許多人的母校也將走入歷史。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今年就發不出新生通知書,潭墘村長柯志憲四月雇遊覽車和村民到彰縣府前抗議,高喊「要分校,不要廢校」,他當時忘了心臟裝有支架,情緒激動、心痛如絞,昏倒送醫。
少子化海嘯吞噬一座座校園,潭墘國小只是眾多消失的學校之一。彰縣府二月函文通知該校今年八月起停止招生,這是大城鄉四年來被廢的第三所小學,地方譁然,鄉民怒問「為什麼被廢的學校都在大城鄉?」不僅嚴重剝奪偏鄉孩子的受教權,也質疑縣府沒讓地方人士參與決策,過程黑箱。
有學校就有希望 村民盼設分校
教育團體和村民昨天在台北舉行記者會,柯志憲痛斥政府一手鼓勵青年回鄉,另一手卻關學校,「教育部不應再用殘忍手段對付偏鄉」。
對潭墘村民來說,有學校就有希望,「我們只卑微地要求改為分校,這樣至少很多人的母校還在,孩子能就近上學」。柯志憲也是潭墘國小校友,雖然畢業半世紀,滿滿的回憶讓他不願見到母校被廢。
教部準則 學生沒40人可廢併校
面對柯志憲的激烈抗爭,彰化縣府只回應「一切依法行政」。教育部訂「國中小學合併或停辦準則」,由各縣市自訂學校停辦人數標準及是否廢併校,關鍵是全校學生未達四十人可以停招、廢併校,一旦成為退場的警示學校,連續兩年招生不達標,就走廢併校流程。
彰縣府教育處表示,潭墘國小連續四年被評估停招,未來五年新生從九人跌到只剩兩人,加上報到率只有五、六成,「兩名學生,連躲避球都沒辦法打」。這讓抗議村民聽得刺耳,柯志憲與村民組成「反廢校聯盟」,向教育部提訴願,要求撤銷停辦公告。
陳姓家長也反對廢校,他的長子讀潭墘國小,未來還有兩個孩子要入學,感歎「學校若消失,人口、經濟再也沒翻轉的可能」。高年級的廖姓和兩名劉姓學童都希望繼續讀原校;他們說「這裡很好,我們都不想離開」,因為大校人多,母校人少,大家像兄弟姊妹,氣氛很溫馨。
零新生報到 武榮國小變「空校」
這場搶救母校的抗爭行動未歇,但少子化趨勢的浪潮已難抵擋。苗栗創校六十四年的大湖鄉武榮國小,下學期零新生報到,將變成沒有學生的「空校」,也將廢校。
武榮國小去年已無小一新生入學,全校僅剩二至六年級五個班、學生共十人。校方雖然提供免費早午餐及課輔,但家長擔心學生數太少、不利學習,將孩子轉學至鄰近的南湖國小,全校僅剩三名六年級生,他們在十六日畢業,武榮國小也跟著「畢業」走入歷史。
南投縣不廢校,二○一七年起可「一人成班」,雖保障偏鄉學童不必併校就讀,但師生少、經費也少,不少學校都出現校舍或設備缺乏維護的窘境。小校的校長最頭痛的問題是校舍普遍老舊,全縣一年校舍維護經費僅一千多萬元,要應付一六一所國中小學需求,遠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