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公共運輸使用低
十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燒錢興建捷運、輕軌,又推票價補貼鼓勵民眾搭乘,但公共運輸市占率始終無法突破兩成。資料照片  圖/高雄捷運公司提供

十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燒錢興建捷運、輕軌,又推票價補貼鼓勵民眾搭乘,但公共運輸市占率始終無法突破兩成。資料照片 圖/高雄捷運公司提供

新聞眼/撒錢未考慮實益 恐債留子孫

為了鼓勵民眾多搭公共運輸,從中央到地方,十年來,又是蓋捷運、輕軌,又是票價補貼等,不過公共運輸市占率始終無法突破兩成,上兆元的納稅錢仿佛就像被丟進水裡,僅激起一絲漣漪,卻未足以有效改變現況,尤其當仔細檢視各項交通經費時,有多少是選票考量,又有多少是地方實質需要,當公共運輸政策只有拉力,缺乏推力時,即便投入再多預算,恐只是債留子孫,難救低迷的公共運輸市占率。

每到選舉年,大撒幣政策對民眾來說已不陌生,今年光是公共運輸月票就編列三年兩百億元特別預算,交通部更承諾未來視情況以一般預算延續。為避免被說中央大小眼,更將申請彈性下放地方政府,而地方秉持「其他縣市有,自己也要有」的比較心態,全台僅金門縣及連江縣未提計畫,甚至有縣市連單一行政區也想提獨立方案,早已違背月票立意。

十多年來類似的公共運輸建設、補助屢見不鮮,為做政績未實質考量效益,甚至有地方政府坦言,在地民眾騎車、開車者超過八成,「不知道月票方案要給誰搭」。

在這些數不清的「惠民政策」中,更出現了不少矛盾政策,像是交通部雖然鼓勵公共運輸使用率,但環保署(現環境部)卻推出機車汰換補助,導致該年新車領牌數創新高,凸顯各部會對於大方向政策明顯毫無共識,宛如多頭馬車,難怪無法有效達成一致目標。

政府一味給補助、燒錢興建公共運輸,未以各地民眾使用習慣、特性分析,或是增加私人運具成本,給再多錢恐都是徒勞。若未反省人民納稅錢是否用對地方,蔡政府八年四二四一點三三億元的前瞻特別預算興建完畢,恐也難以預見成效,移轉私人運具、淨零轉型的目標也只是淪為空談。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