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建設砸上兆元 搭公共運輸不增反減
從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客運、公車補貼,到新建捷運、鐵路立體化等軌道建設,再到建置公共自行車,中央和地方過去十年投入快上兆經費。但根據統計,去年全國運具次數公共運輸市占率僅百分之十四點三,不僅比十年前低,還創新低。專家學者直言,政府花這麼多錢卻未能有效移轉私人運具,只嘉惠到原就使用公共運輸的民眾,應全面重新檢討。
交通部公路局在二○一○年起,陸續推動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四期投入七四五億元,辦理車輛汰舊換新、新闢路線補助、候車設施建置、電動公車汰換補助等。這只是中央針對公路部分,還不包含地方政府經費。
軌道建設遍地開花更燒錢
再看最燒錢的軌道建設,近十年除了近六百億元打造的台中捷運綠線、一千多億元的桃園捷運機場線,台北捷運更新增中和新蘆線、信義線、松山線、板南線延伸、環狀線西環段通車,以及高雄輕軌等。若再加上全台遍地開花的台鐵地下化、高架化等鐵路立體化建設,中央地方各式交通建設經費至少上兆元。
公共運輸市占率僅約14%
但根據交通部「一一一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去年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僅百分之十四點三,雖然主因是疫情影響民眾搭乘意願,但撇開疫情衝擊,檢視上次統計、二○二○年公共運輸市占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六,比十年前、二○一三年時的百分十七點八還低。十年來私人運具則不減反增。去年汽、機車新領牌數達一一六萬三七二一輛,較一○二年時一○四萬六四一六輛還多。
諷刺的是,交通部力推公共運輸,環境部近年卻透過補助,鼓勵民眾將燃油汽機車汰換成電動車,政策矛盾。
交通學者、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先進城市私人運具及公共運輸使用率應各半,但台灣公共運輸建設、鼓勵搭乘措施都只在嘉惠既有使用者,最後一哩路的轉乘也未完備。
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認為,停車費、過路費低,甚至臨停、違停太容易,降低民眾捨棄私人運具意願。
如今蔡政府二○一七年又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計八年投入四二四一點三三億元的特別預算;今年也利用疫後特別預算編列三年二百億元的TPASS通勤月票補助,但能移轉多少私人運具令外界存疑。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說,民眾汰換舊車成電動車補助,去年起已停止,將經費全用在補貼市區公車電動化上;二○四○年運具電動化,禁售燃油汽機車後,民眾汰舊換新需求也會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