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健保永續再檢視

健保30年漲3次 調費率政治化

財務穩定是全民健保永續的基礎,物價持續上漲,醫療費用也不例外,但調高健保保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健保開辦卅年,僅三次調高健保費率,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楊志良皆在宣布漲價後下台。專家期待讓健保費率調整常態化,但健保漲價被視為政治議題,幾乎每一位衛福部長上台,都要強調任內決不漲健保費。  

為何調漲價保費看似要以政務官去職為代價?因為漲價違反民意,前健保局總經理、陽明交大教授張鴻仁表示,健保民眾滿意度居高不下,套句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所言,有哪個政府跟自己過不去,要動滿意度這樣高的政策?這也是健保改革難度極高的原因。

政府不可能讓健保倒,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曾任健保局長的鄭守夏表示,健保財務不是問題,只是收支不平衡,該調保費卻不調,這是政治考量,目前健保連收支連動都做不到,更不用說有足夠總額成長率。但民眾絕對反對調高保費嗎?其實未必,必須說服民眾,費率調高其實是有錢人和雇主負擔更多,對大多數的人其實有利。

醫療經費 過度仰賴公務預算

不過,若說一定要折損政務官才能調高健保費率,也並非事實。民國九十一年健保雙漲,時任衛生署長李明亮隨即去職,但他原本就計畫上任二年後離開,下台前順勢宣布健保開辦以來第一次費率調整;楊志良上任之初就說要調高健保費,宣布調高後,他請辭獲慰留,但隔年因為不滿二代健保未實施家戶總所得制,於是去職。

第三次費率調漲是民國一一○年,當時是新冠疫情期間,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同時也是疫情中心指揮官,在防疫過程中,於一○九年五月即宣布將調整健保費率。當時他表示,調高部分負擔不利於貧苦人家,違背健保基本精神。相較之下,「調整健保費率,比較公平。」他說服民眾,看起來表面上每要多繳保費,但就醫保障會更多。

近年健保許多經費仰賴公務預算挹注,今年護理人員加薪、醫院共享看護等經費皆仰賴公務預算支出。鄭守夏對此表示憂心,認為醫療經費應該制度化,希望上述預算由主計總處編入預算,如果透過政治妥協、協商爭取經費,為了不漲費率挖東牆補西牆,並非上策。

滿意度高 是因大小病都能看

張鴻仁對健保的未來不樂觀,他於一○九年出版「2030健保大限」,「我那時還是狀況外,覺得調高保費就會解決問題,但被葉金川(前衛生署長 )當頭棒喝。即使調高保費也回不到以前。」為什麼?因為我們願意花的錢和應該花的錢,差距太大。他反問:「醫師看一個病人診察費三百元合理嗎?現在護理師不該加薪嗎?」健保改革要花的錢,每一項都至少千億元起跳。

鄭守夏也說,健保的民眾滿意度很高,有一部分是大小病都可以看,若小病不能看,大病才能看,滿意度很難這樣高了。再來是民眾認為交了保費,就要用到,也就是因為這樣大家不願意多交錢,自己需要用時就多掏錢就好,不願意增加保費交錢給別人用。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