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花蓮觀光誰來救
通往太魯閣布洛灣遊憩區道路,仍隨處可見土石流走過的痕跡。記者陳正興/攝影

通往太魯閣布洛灣遊憩區道路,仍隨處可見土石流走過的痕跡。記者陳正興/攝影

沒了「安全感」 遊客更需交通預警

花蓮觀光業在四○三地震後低迷不振,旅客不去花蓮的關鍵是對交通安全沒信心;雖然台鐵北迴線逐漸恢復正常營運,蘇花路廊也排除障礙復駛,但震後邊坡地質不穩的陰霾仍揮之不去。

每次汛期,台鐵北迴線都像俄羅斯轉盤,不曉得哪一條溪流會暴漲,這是極端天氣下的命運。台鐵公司在震後盤點沿線高風險潛勢溪流,發現花蓮原本十九條潛勢溪流竟擴增至四十一條,主管機關至少七個單位,整治、疏濬、監測、預警責任歸屬錯綜複雜。

去年七月,工程會出面釐清權責機關,台鐵副總陳宗宏表示,各潛勢溪流的治理權責已明確畫分,「避免模糊地帶,是氣候變遷防災工作的一大進展」。

「遇到土石流或溪水暴漲時能提早預警,讓列車停駛或減速。」台鐵前董事長杜微說,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對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短期要加強監測、預警。

台鐵規畫中期改善工程包括建設明隧道、橋基加固等,長期還須進一步強化氣候韌性。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認為,應增加更密集的監測設備,一旦異常列車就停駛,安全不能打折。

「去年地震落石砸毀蘇花公路的車子畫面嚇死人了」,施先生以前去花蓮玩,都堅持開休旅車走蘇花沿途賞景,四○三地震後就打消念頭了。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