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傳承...被跳過的六年級生是幸還不幸?
五年級生有野百合學運,七、八年級被稱太陽花世代,六年級彷彿被快轉,來不及發聲就已落下時代浪頭。
這群人口數比七、八年級還多的世代,面貌十分模糊。連政黨要討好新世代年輕人,也都一刀揮斷六年級,不僅政策上,青年購屋優惠已不符資格,政黨發言人都要卅歲以下青年才俊,民進黨徵召還設卅五歲條款。
作家顏擇雅觀察,台灣率先以「幾年級生」來為族群分段落的始作俑者是五年級生。在「五年級生」一詞出現之前,並沒有哪個世代自稱幾年級。五年級就是過去所稱的「學運世代」,也是在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時,第一批站上政治舞台、也就是當時被稱為「童子軍」的年輕世代。
六年級生當時多半是這群童子軍的幕僚,也就是幕僚的幕僚。但轉眼間五年級童子軍位高權重後,應該陸續交棒給六年級,但後起的接棒者卻是七、八年級,六年級生依舊是幕僚的幕僚。
除了政壇之外,台灣產官學界也很少看到六年級生躍上舞台。「六年級是被跳過的一代,」也是六年級生的台大教授葉丙成分析,兩岸三地許多六年級生早就是產官學界等領域的主導者,但只有台灣猶是四、五年級掌握全局,而且眼看接下來會跳過六年級,讓七、八年級生接班。
台大教授葉丙成說,六年級生現在約四十至五十歲,在全球強調「創新」趨勢下,掌握資源者會認為年輕世代較創新,六年級生在威權時代受教育,相對網路原住民的七、八年級,較創意不足。
但葉丙成也觀察到,四、五年級跟七、八年級之間Gap太大,導致衝突多與彼此不理解,也易造成四、五年級不敢直接交棒。他認為,六年級生多是各行業的中階幹部,可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協助兩世代溝通。
以二二八事件為本編寫電視劇「燦爛時光」拿下金鐘獎的編劇鄭心媚也是六年級生。她認為「六年級生是做事的世代,」四、五年級生機會多、舞台也多,不少人還沒打好蹲好馬步就跳上舞台表演;但六年級生擁有完整的職業歷練,從基層一步一步奠基而上,是各領域最能把事情做好的執行者,有責任為新世代搭平台,傳承經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