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會新挑戰 電腦創作,衍生新議題…數位分身 也需法律保障 AI野蠻生長,帶來新型態法律問題,如:用AI生成的畫作或小說沒有著作權,歌手聲音被拿去訓練AI模型唱歌,能主張什麼權利?未來AI繼承或數位分身法律如何保障?專家認為,未來法律勢必逐步調整。目前用生成...
兒少性影像氾濫 壓抑痛苦變長期創傷…司法輕縱加害者 受害者再被傷害 國內接連查出兒少性影像被流傳案,受害人身心受創,往往惶惶度日,部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指出,此類受害人常出現焦慮、憂鬱情緒反應,也對社會不信任。開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多數受害者把傷藏得很深,司...
兒少性影像氾濫 兒少性影像平台 檢:應視為組織犯罪 藝人黃子佼在創意私房網站購買未成年性影像獲緩起訴惹議,過去持有兒少性影像多行政罰,去年修法後最重可判一年徒刑,政府雖強調重視保護未成年人隱私,但實務上仍屬輕罪性質,基層檢察官建議,對持有者若給予緩起...
AI助攻普惠金融 AI造福人群 五帖藥讓金融接地氣 AI讓金融服務更接地氣,近來的生成式AI浪潮,更擴大了普惠金融的場景,不過,隨著AI的深化應用,人們也面臨了演算法偏見、黑盒子與資料保護等風險與挑戰。如何善用可信任的AI落實普惠金融,產、官、學界提...
性侵判決藏隱憂 司法院:兒少法不是保護加害人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近三年來有多件要求機關公開性犯罪者的姓名及照片等資訊、新聞媒體不用打馬賽克等提議,皆獲逾五千次附議而成案,顯見民眾有「知的需求」。許多人感同身受指出,現行規定存有漏洞,不公開資訊恐難...
性侵判決藏隱憂 他山之石/性侵犯入住 通知社區 法令為保護遭性侵兒少或被害人隱私,設下多重關卡限制,卻也不免間接維護狼師及狼人;若犯罪者刻意改名隱匿身分,外界擔憂恐造成更多「房思琪」。波蘭、南韓都立法公布高危險性侵者資料,英國也規定性侵、暴力分子...
師對生霸凌改革 豐原高中事件 仍有2大疑點 豐原高中一名學生疑遭師長霸凌,走上絕路,代理校長張凱翕三月下旬組調查委員會啟動調查。校方今年六月廿六日函報調查報告至台中市教育局,但教育局審閱後,指出仍有兩大疑點未釐清,本月四日退回學校重啟調查,且...
數位身分證喊卡 數位身分證「10億元爛攤子」 在野將究責 數位身分證政策喊卡後,中央印製廠與廠商賠償金額兜不攏,協調四次仍破局。國民黨批評政府一意孤行貿然推動,行政院、內政部要負責,國民黨會追究相關人員政治及法律、行政責任;民眾黨認為政策失敗,內政部失職應...
數位身分證喊卡 內政部被訴案將宣判 民團籲:應為資訊隱私畫防線 數位身分證政策中止,但爭議未歇。民團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行政訴訟,要求禁止內政部強推數位身分證並公告舊身分證無效,且保留國人選擇不換發晶片身分證權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本周四宣判,台灣人權促進會期待法...
數位身分證喊卡 數位身分證 人民埋單10億 這筆帳怎算? 內政部二○二○年宣布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New eID)政策將於二○二一年七月上路,儘管資安界、學界、人權團體都提出個資外洩疑慮呼籲暫緩,但政府無視民意而蠻幹;如今政策中止,廠商求償,花費逾十億元卻...
M化車辦案爭議 M化車辦案准用多久 爭論不休 檢警自行使用M化車緝捕罪犯,法院是否應完全排除證據能力,在法界爭議多年;法務部曾推出科技偵查法草案,有意讓「追蹤技巧」相關辦案手段法制化,准允M化車由檢察官授權警察操作兩個月,但被外界認為有侵害人權...
M化車辦案爭議 無證據能力?法官見解歧異 警方以M化車取得的證據有無證據能力?一起詐團的案件就出現法官見解歧異,也凸顯立法怠惰。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郭豫珍表示,犯罪手法日新月異,法律卻跟不上,她認為M化車僅以訊號定位,無法顯示地址、精確定位,無...
M化車辦案爭議 科偵立法牛步 像「騎Ubike追高鐵」 M化車被最高法院指侵害隱私、資訊自主權,且欠缺法律授權,然而適法性爭議存在多年,主管機關至今毫無「解套」作為。學者和律師皆認為急需修法、立法,賦予M化車等科技偵查法源依據,才能合乎法治國原則,讓司法...
M化車辦案爭議 M化車蒐證侵害隱私…科技偵查 立法漏洞仍未補 政府宣稱全力打擊詐騙集團、還大舉成立「打詐國家隊」,然而八年前的一起詐欺案至今未結,癥結點在於「M化車」蒐證的適法性,值得關注的是,最高法院判決明確指出,M化車侵害隱私權、資訊自主權,且沒有法律授權...
短影音攻佔校園 專家建議:愈禁恐愈釀反效果 不如引導 使用社群軟體是趨勢,專家指出,禁止恐生反效果,建議引導孩子正確使用,認知網路陷阱,以及陪伴與理解,才是解方。臨床心理師施文逸表示,孩子想使用手機,擋也擋不住,全面禁止不僅可能讓他們在同儕間感受孤立感...
ESG焦慮年代 長榮航空 推供應鏈達標 「我們的貨機不多,疫情期間,沒有客人,我們很快就把客機座椅拆了,方便載貨,」長榮航空(2618)企業安全管理室經理劉嘉文提到疫情下,航空業者怎麼求生存,變通與韌性都是必備特質。疫情下,旅客少了,但企...
願景行動者 從害怕未來到夢想做社工—輪椅女孩雪莉 走出火車站,前往學校的途中沒有人行專用道,路肩更零散停著汽機車、店家招牌與電線桿恣意生長,險象環生。這條路大概費時20分鐘,但乘坐電動輪椅的雪莉總堅持著親自操控輔具,花上比常人多上一倍的時間,努力閃...
觀點新世代 北市衛教鼓勵身障者裝避孕器 有如TNR? 「有沒有交男朋友?有沒有發生性行為或計畫懷孕?」李昀上周五接到台北市衛生局來電,問了性行為隱私,她感到錯愕與冒犯。通話尾聲,電訪人員說:「身心障礙者裝避孕器能得到政府補助喔。」李昀有身心...
願景夥伴 最致命的軍火是網路? 思沙龍解析科技犯罪 未來最致命的軍火不是導彈,而是網路?美國微軟公司近日發表年度網路安全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間,俄羅斯政府支持的駭客攻擊行動大幅攀升,且成功率從前一年的21%提高到32%。資訊科技不僅掀起情報戰、輿論戰,...
隱私網戰 爭議1/修法擴權 數位足跡處處是天網 網路用戶的數位足跡、內容及大數據不但成為國際平台業者眼中金礦,連國家也想要掌握。今年被迫叫停的數位身分證,正是政府想以「全世界有八成國家都使用」為理由想便宜行事,卻被各團體打臉的結果。中研院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