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座山頭3種心情…台灣「山」痕累累
台14甲線,切開三個世界:一座天堂(清境),一條煉獄(力行產業道路),一處地獄(廬山溫泉)
完整報導 -
灌排同流…工業廢水 毒害農田
日月光高雄K7廠排放非法廢水至後勁溪、彰化電鍍廠偷埋暗管排廢水,更被視為汙染兇手。走訪台灣南部田間,不難發現,綠油油的農田總有冒著黑煙的工業廠房夾雜其間。台灣的工業用地多由農地而來,農田與工廠比鄰,工業廢水與灌溉用水是同一溪流, 埋下工業汙染的悲劇基因。
完整報導 -
消蝕扭曲的海岸 環境衝擊超出想像
不當的海岸工程,不但讓海岸變動難測,對環境生態的衝擊也遠超出想像。桃園觀音大潭電廠就是一例,一條人類為了「方便」而興建的長堤,硬生生扼殺了觀音海岸的珍貴千年藻礁。
完整報導 -
步步驚心的河川 災後重建難除陰影
跨越隘寮北溪的霧台谷川大橋,有「生命之橋」稱號。這座橋對霧台鄉民有多重意義,除了象徵希望,還有難以抹滅的傷痛。谷川部落頭目李清光指著對岸崩塌的山坡地,回憶起八八風災的慘況:「那天晚上,短短一瞬間,有五戶房子被洪水沖走,真的好可怕…」。
完整報導 -
廢水向哪排…清境不能說的祕密
清境的優美風景,每年吸引破百萬人次觀光客造訪,但少有人留意,清境至今沒有自來水,遊客用過的廢水、汙水,乃至農民和業者栽種大量蔬果供應遊客的同時,混雜農藥、肥料的排放水,都直接流進溪流。上百萬旅客帶著美好記憶離開清境,卻也留下對環境的長久傷害。
完整報導